首页 > 关注 > 正文

龙江沃野,万象“耕”新_全球速递

2023-05-23 11:01:4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粮仓”,粮食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全国每九碗饭就有一碗来自这里……5月,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处处涌动着耕耘的欢乐和对丰收的向往,人们抢抓农时,播下希望,种下未来。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理念、新思维加持,低碳农业助力打造“绿色天堂”、智慧农业让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新农人”在沃野纵横驰骋、多种经营模式让小农户得以“攀亲”大农业……


【资料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调种植方式 低碳春耕书写更多“优粮”答卷

在位于五常市的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水稻秸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这里的秸秆经过粉碎、搅拌、筛选、发酵、热磨等多道工序后,变成了仅有1毫米多长的秸秆纤维素,用于生产有机地膜、水稻育秧盘、育苗钵等产品。

公司董事长王宏说,秸秆制浆技术的核心是“原汤化原食”,通过对水稻秸秆进行多元利用,从稻草秸秆提取纤维纸浆,生产出有机地膜、秸秆酵素营养液等产品。一根稻草完全实现了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

在离生产车间不远处的温室大棚内,一株株豆角秧苗从有机地膜中钻出头来,枝条顺着搭建的架子向上攀爬。这间暖意融融的棚室内还种植有白菜、萝卜等多种农作物。

“这种地膜功能可不少,能抑制杂草生长、保墒,两个月内自动降解,以肥料的形式融入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王宏说,在水稻插秧前,只需在水田里铺上一层地膜,透过地膜插秧即可。

“这间温室大棚是我们的‘样板间’,其中组合使用了秸秆有机地膜和秸秆酵素营养液,客户可以来感受我们产品的功效,再决定是否选用。”王宏说。

五常市是中国优质稻米主产区,年产优质五常大米14亿斤。在整地阶段,记者在当地一处稻田看到,拖拉机载着几个蓝色的塑料桶在田间缓缓前行,一桶桶棕褐色的酵素营养液随即被抛洒在田间,在插秧前起到肥田除草的作用。

经过8年试验和推广,秸乐公司迎来了“大单”,与五常市一家大米企业达成合作,为对方所种植的1万亩“稻花香”水稻提供秸秆有机地膜和秸秆酵素营养液产品,助力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产出更高品质的大米。

设立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的亲民有机专属种植基地,已经完成了春整地工作,肥沃的黑土地生机勃勃、静待耕种。

“再有一个月左右,白菜就能播种了。我们种的白菜,农药、化肥都不用,是真正的有机白菜,吃起来和小时候的一个味儿。”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告诉记者。

李霞说,有机专属种植基地严格按生产流程规范种植,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只使用认证的有机肥和生物菌剂,还建设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最大限度保障了原料的安全和优质。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组织机车、人力对有机白菜进行除草、生物防虫防病等作业,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李霞说,好原料是生产优质有机酸菜的关键,他们坚持高标准种植管理有机作物,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在有机酸菜的加工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我们使用直径4.5米、高6米的不锈钢罐体来腌制酸菜,单罐能腌出60吨酸菜。”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酸菜分公司经理徐峰松说,白菜经过严格的入厂检验,喷淋清洗后,人工去除老帮和老根,腌制45天左右便可销售。

“随着公司品牌推广力度不断增加,产品品类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有机酸菜,拓展到现在的有机酸菜、有机面粉、有机挂面、有机豆酱、有机杂粮五大类近百种产品。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李霞说。

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目标播种面积为2190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预计达到9400万亩。截至5月9日,黑龙江省旱田农作物已播12739.6万亩。

插科技翅膀 智慧春耕让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

5月初,黑龙江垦区水田泡田整地正酣。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服务中心主管刘建国一早就来到地头。

他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地里一台“大家伙”迅速开动起来。直行、转弯、掉头,动作连续、干净利落,“大家伙”走过之处,黑土和水均匀地掺混在一起,水田变得平整,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

“它配备了北斗卫星自动导航驾驶系统,通过5G网络传输,可实现一键操控、无人作业。”刘建国说,这台“大家伙”叫无人搅浆平地机。有了它,搅浆作业可以解放双手,相较于传统驾驶,既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能让作业更标准、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无人搅浆机作业的水田,平整度高低差在正负3厘米之内,可达到寸水不漏泥的状态,确保秧苗成活率。”刘建国说,每台无人搅浆机至少节省两名工人,解决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开发了智能管控平台和无人农场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百亩试验区、千亩示范区和万亩推广区,辐射智慧农业种植区50万亩。

2022年,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实现水旱田耕种管收少人、无人化作业达851.56万亩,集成推广应用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农业创新技术22项,实现亩均降本增效150元左右。

从十几马力小型拖拉机满地跑到数百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大行其道,再到如今的智慧农业,这不单纯是耕作手段的简单变化,更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升级的体现。

记者来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国家区域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的“5G育秧大棚”时,水稻秧苗已经长至三叶一心,只要天气合适就可以进行插秧作业。

“这里有南繁回来的香米原种,还有已经审定使用的香米品种‘绥粳309’。”老农技员卢国臣说。

为确保良种繁育安全,这个基地采用了“大数据5G技术”分析育苗。大棚里配备了智能喷灌系统、全自动控温棚帘、排风系统和采集温度、湿度及土壤pH值的测控系统。“这些设施设备实时将监测数据传递到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浇水、控温、放风等方面的管理。”卢国臣说。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种子繁育穿上智能的“外衣”。卢国臣告诉记者,这栋“5G育秧大棚”一共5000多平方米,有效育苗面积4000平方米,可种30多公顷水稻,能产出54万斤优质香稻良种。

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的一处稻田旁,记者看到厂商派来的技术人员缪雨清正抱着电脑,调试刚刚安装好的气象监测设备。“这套设备可以监测风向、风速、雨量、光照强度等信息,通过物联网传输、汇总到平台,为农场的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缪雨清说。

“以前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也没有这些智能监测的设备,我们在农场工作就是满地头跑。”今年38岁的闫家岗农场水旱田负责人田济南说,现在农场部署了智能化设备,为种植户提供更好的田间管理服务。

黑龙江垦区各地充分利用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加速规模化格田改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不久前,记者在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区格田改造现场看到,大型推土机、北斗卫星平地机、铲运机等协同作业,减梗、扩池、平地,一气呵成。

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龙介绍,作业中使用了北斗测量仪和RTK定位仪,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和高程信息精准平地,一些通过5G和卫星定位技术实现无人作业的大型机械也被广泛应用,使耕地达到田成方、梗成线的高标准规模格田布局。

“稻田池变大,方便了农机作业,田埂减少还让有效种植面积增加。”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区种植户宋勇刚指着身边一片水田说,这块地有390亩左右,以前有50多个稻田池,现在改完变成18个稻田池,平均每个约22亩,让后续的农业生产工作更便利。

转经营理念 “新农人”逐梦沃野变“兴农人”

下得了地、出得了镜、种得了葡萄、酿得了美酒……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他们主动掌握农业新技能,积极拥抱互联网。

“万年火山喷发,岩浆顺势流淌,形成了220平方公里的熔岩漫滩,冷却后形成了火山岩石,又经过风化腐蚀形成了20至40厘米厚的腐殖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站在直播镜头前,“新农人”陈雨佳向网友介绍当地大米生长的土壤条件。

渤海镇上官地村是“火山岩稻米之乡”,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所产的石板大米也独具特色。2016年陈雨佳辞掉市里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回到村里和母亲一起种水稻、卖大米。

“我们村里的石板田很珍贵,就是黑土地中的大熊猫,村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它们。”陈雨佳说,只有打造大米品牌,将独特的石板大米卖上好价格,才能让村民们一年的辛劳得到应有回报。

从一名教师到种米姑娘的转变并不容易。穿着靴子走进稻田插秧,与赛道上跑步的畅快感不同,在田里迈开脚都十分困难。而如何打开石板大米销售渠道、卖出更好的价钱,更是成了摆在陈雨佳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家里用过的电饭锅就有20多个。”陈雨佳说,她和母亲曾背着电饭煲和大米去展会上推销自家种出的大米,还和村里的年轻人重新设计了大米的包装,尝试通过直播拓宽大米的销路。

“理想总是美好的,曾经以为拍一拍视频、发一发朋友圈就能将大米卖出去,但实际却没那么简单。”陈雨佳说,只有扛住压力,不断尝试,才能蹚出一条路。

她带领村民举办了插秧节,将城里人邀请到村内的种植基地体验田间插秧,感受农耕生活。人们可以在插秧之余,喝一喝咖啡,仰望蔚蓝的天空,享受乡间的“慢时光”。

随着各项推广活动的举办,当地大米的名气与日俱增。如今陈雨佳的大米专业合作社已经吸引上官地村及周边村民100余户自愿入社,石板田有机水稻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近2000亩,并吸纳附近村屯6000多亩石板田加入了绿色水稻订单种植。

“村里石板大米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好了,村民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增收致富的渠道就多了。”陈雨佳说,今年他们还要在村内打造美食一条街,把大米加工成各种干粮,丰富农产品的品类,提升附加值,让更多村民从乡村产业振兴中获益。

在黑龙江,很多“新农人”不仅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延长了产业链条,还赋予了黑土地新的活力。

在双鸭山市宝山区的青谷酒庄,第三代“少庄主”顾寻走进酒庄的地下酒窖,轻按开关,灯光缓缓亮起,数十个橡木大桶中储存着酒庄所酿造的白兰地酒,美酒正在与橡木桶的日夜相伴中获得风味加成。

“橡木木质细腻,会给酒带来迷人的金黄颜色,而且还会软化酒里面的单宁,赋予酒木质的香味。”顾寻说,白兰地被称为“时间的朋友”,在橡木桶中静静地沉睡,若干年后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顾寻曾在国外留学,也曾在外企工作过。2021年,她选择回到家里的酒庄酿造葡萄酒,并以“酒农阿寻”为昵称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家酒庄和所出产的葡萄酒。正如她在视频中所说,酒庄没有“996”,只有风景和分明的四季。

酒庄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温暖的风肆意歌唱,千余亩有机葡萄从沉睡中苏醒。“酒庄已经有16年历史了,我们种植的是黑龙江所特有的葡萄品种,是由野生品种驯化而来的,皮厚粒小,保留了自然风味的葡萄能酿出好酒。”顾寻说,他们为酿造的葡萄酒产品打造了“太阳之印”和“DoubleDuck(成双)”两个品牌。

“‘成双’是以家乡双鸭山来命名,走年轻个性化路线,采用了传统香槟的酿造方式,是市面上很少见的红葡萄起泡酒,口感清爽甜美,就像东北人的性格,热情而浓烈。”在拍摄的短视频中,顾寻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酒庄的葡萄酒产品。

“施用农家肥、除草,葡萄的整个生长周期都需精心照料。”顾寻说,每年9月下旬,葡萄园便会开始收获第一批葡萄。

“春天的鲜活,夏天的甜美,秋天的浪漫还有冬天的浓郁都浓缩在这杯葡萄酒里了。”顾寻说,冬天来临时,他们会剪掉接近木质化的老藤,新发的芽才能结出更好的果实。一年四季在酒庄内忙碌,也收获了别样的风景。

“离开家乡20多年,我们这群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看过五湖四海的群山,看过大千世界的繁华,带不走也忘不掉的是故乡的北国风光,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在北纬45度的土地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顾寻说,她会经营好家里的酒庄,让美味的葡萄酒为更多人带来味蕾的享受。

变组织模式 新型托管让小农户“攀亲”大农业

杨柳抽绿田间忙。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富镇正抢抓农时进行玉米播种。站在地头望去,只见一台240马力大型拖拉机牵引着一台6垄12带的智能电控播种机正在1.2米宽的大垄上进行双行播种,另一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全自动液压镇压机工作。

“一天就能种完1200亩,两天就能把在北林区的托管地块全部种完。”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吴装说,这两台大型拖拉机都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还能对播种地块的垄距、株距等信息进行智能化掌控。

“大机器播种速度快,作业标准高,这比农民自己种强多了。”东富镇东富村党总支书记徐立君说,这大农机让人一看心里就高兴,这几天总有村民来地头看热闹,又好奇又兴奋。

今年,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持续加强垦地融合发展,加大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区域农服中心、北林区政府、北大荒集团绥棱农场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2500亩土地托管合作协议,发挥农垦系统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江乡生德库村,本是农忙时节,却有不少村民安心在外地务工。村党支部书记万仁军说,这些变化与北大荒农服集团佳木斯区域农服中心的托管服务密切相关。

去年开始,北大荒农服集团佳木斯区域农服中心在生德库村开展全程托管业务,农民从种到收都交给区域农服中心,腾出精力搞副业增加收入。今年生德库村计划对全村4万亩耕地全部实行托管。

万仁军说,去年有70多户村民把地交给区域农服中心后,外出务工或被区域农服中心聘为农机手,户均增收5800多元。“不仅增加收入,还节省开支,去年部分托管地块农资实现了统供,议价后仅此一项就节省了4万多元。”

土地托管后,节约了耕种成本,农民有了更多增收渠道,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万仁军说,托管地块一改以往六七十厘米宽的小垄,全部采取大垄密植技术,平均增产15%。先进的种植技术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面对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北大荒集团提出在黑龙江省打造100个示范点,使水稻、玉米和大豆平均亩产提高100斤、托管面积达到100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即“双百双千”工程,生德库村就是示范点之一。

在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新胜村村民刘少良去年也把地交给北大荒农服集团佳木斯区域农服中心托管。“以往大豆亩产只有300斤上下,去年达到了470斤,今年还得托管。地种得好,多打粮食。”他笑着说,如果把地流转出去,只能获得流转效益,托管地块的经营权还在自己手中,自己还能享受卖粮的效益。与流转相比,土地托管让自己有了更多增收空间。

金戈铁马齐上阵,万象“耕”新播种忙。在黑龙江省望奎县莲花镇宽四村大豆种植地块内,大型机械正在进行连片播种。如今,大马力机车代替了被称为“蚂蚱”的十几马力小型机车,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也被土地托管集约化经营模式所替代。宽四村有耕地2.85万亩,目前已有1.6万亩实现了连片托管。

宽四村党总支书记刘振国介绍,宽四村土地托管的不同之处在于,全村托管地块,由全体被托管地块村民表决决定种植结构,按照每种农作物种植比例给被托管地块村民分配种粮收益。“打破了小农户之间的地块界线,村民只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应该分多少钱,不用在意分到手的收益究竟是哪块地产出的粮食卖来的,达到农户增收,村集体积累增长的双赢局面。”刘振国说。

“去年我们村托管地块大豆平均亩产达到430斤,比前年多了至少70斤。”刘振国说,以前村里种大豆用的都是65厘米的小垄,每家都十亩八亩的,大型农机具根本用不上,去年开始托管地块都利用大农机进行了深翻,采用110到120厘米宽的大垄,透气、抗涝、保墒,最好的地块亩产能达到450斤,“现在每天能播种1200亩,很快就能完成全部播种。”(记者管建涛、黄腾、孙晓宇)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dzwindows.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